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防水技术领域,种高制作具体涉及一种高水位地区地下室侧墙防水结构。水位室侧水结
背景技术:
2.现有的地区地下地下室防水结构中,侧墙的墙防防水往往是一个薄弱环节,现有的种高制作侧墙防水结构防水效果不理想,需要进一步加以改进。水位室侧水结大多数工程中地下室防水大多以结构自防水与卷材防水相结合的地区地下施工方法,通常会因为混凝土构件本身的墙防质量问题,如混凝土蜂窝、种高制作麻面、水位室侧水结露筋等原因造成地下室漏水。地区地下而因卷材施工引起的墙防渗漏原因主要有,混凝土表面未完全干燥就开始进行防水卷材施工造成卷材与墙体不粘接,种高制作或卷材搭接长度不够、水位室侧水结防水保护层对防水的地区地下保护不够等。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水位地区地下室侧墙防水结构,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高水位地区地下室区域防水难以起到预想效果的问题。
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种高水位地区地下室侧墙防水结构,包括条形基础、底板和侧墙,所述条形基础与底板之间设有npf防水卷材,所述npf防水卷材呈l形用于将底板底壁与底板侧壁包裹,所述侧墙外表面设有用于将侧墙与底板顶壁包裹的侧墙防水结构,所述侧墙防水结构由内而外依次包括聚脲防水层和强力交叉膜防水卷材,位于底板侧壁顶部的npf防水卷材上翻并延伸至强力交叉膜防水卷材内,且二者之间通过连接件搭接,位于底板侧壁外的npf防水卷材外表面设有细石混凝土保护层。
5.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为双面丁基胶带,所述双面丁基胶带为两层,所述npf防水卷材位于两双面丁基胶带之间并分别与两双面丁基胶带的一面粘接,两双面丁基胶带的另一面分别与强力交叉膜防水卷材粘接。
6.进一步地,所述强力交叉膜防水卷材外表面还设有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层,所述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层位于npf防水卷材与侧墙防水结构搭接处。
7.进一步地,所述侧墙防水结构中阳角节点处设有阳角防水结构,所述阳角防水结构由内而外依次包括聚脲防水层附加层、聚脲防水层、强力交叉膜防水卷材附加层、强力交叉膜防水卷材。
8.进一步地,所述侧墙防水结构中阴角节点处设有阴角防水结构,所述阴角防水结构由内而外依次包括聚脲防水层附加层、聚脲防水层、强力交叉膜防水卷材附加层、强力交叉膜防水卷材。
9.进一步地,所述侧墙上贯穿有穿墙钢管,所述穿墙钢管与侧墙之间设有穿墙钢管防水结构,所述穿墙钢管防水结构由内而外依次包括聚脲防水层附加层、聚脲防水层、强力交叉膜防水卷材附加层、强力交叉膜防水卷材。
10.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为:通过聚脲防水层和强力交叉膜防水卷材的配合施工,在效果上,聚脲防水层有着柔韧性好、强度高、抗腐蚀、耐老化等优点,强力交叉膜防水卷材设置在聚脲防水层表面,强力交叉膜防水卷材与结构层永久性粘结为一体,中间无窜水隐患,即使卷材局部遭遇破坏,也会将水限定在很小范围内,完全提高了防水层的可靠性,且维修方便;npf防水卷材与强力交叉膜防水卷材进行搭接,让整个地下室被防水卷材包裹起来。
11.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聚脲防水层和强力交叉膜防水卷材相互结合能保证地下室防水的完整性和可靠性,有效的解决了高水位地区地下室区域防水难以起到预想效果的难题,很好的保证了地下室防水的有效性,通过对整体和局部的双层保护达到地下室很好的防水效果;npf防水卷材与强力交叉膜防水卷材的搭接使该地下室侧墙防水结构的防水性能不受主体结构沉降影响,有效地防止地下水渗入。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图1圈a的结构示意图。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阳角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15.图4为本实用新型阴角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16.图5为本实用新型穿墙钢管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17.上述附图中:1、底板;2、侧墙;3、聚脲防水层;4、强力交叉膜防水卷材;5、npf防水卷材;6、条形基础;7、细石混凝土保护层;8、双面丁基胶带;9、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层;10、聚脲防水层附加层;11、强力交叉膜防水卷材附加层;12、穿墙钢管;13、止水钢环;14、套管;15、施工缝。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19.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高水位地区地下室侧墙防水结构,包括条形基础6、底板1和侧墙2,所述条形基础6与底板1之间设有npf防水卷材5,所述npf防水卷材5呈l形用于将底板1底壁与底板1侧壁包裹,所述侧墙2外表面设有用于将侧墙2与底板1顶壁包裹的侧墙2防水结构,所述侧墙2防水结构由内而外依次包括聚脲防水层3和强力交叉膜防水卷材4,位于底板1侧壁顶部的npf防水卷材5上翻并延伸至强力交叉膜防水卷材4内,且二者之间通过连接件搭接,位于底板1侧壁外的npf防水卷材5外表面设有细石混凝土保护层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侧墙2内具有施工缝15,聚脲防水层3和强力交叉膜防水卷材4相互结合能保证地下室防水的完整性和可靠性,有效的解决了高水位地区地下室区域防水难以起到预想效果的难题,很好的保证了地下室防水的有效性,通过对整体和局部的双层保护达到地下室很好的防水效果;npf防水卷材5与强力交叉膜防水卷材4的搭接使该地下室侧墙防水结构的防水性能不受主体结构沉降影响,有效地防止地下水渗入。
20.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连接件为双面丁基胶带8,所述双面丁基胶带8为两层,所述npf防水卷材5位于两双面丁基胶带8之间并分别与两双面丁基胶带8的一面粘接,两双面丁
基胶带8的另一面分别与强力交叉膜防水卷材4粘接。
21.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强力交叉膜防水卷材4外表面还设有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层9,所述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层9位于npf防水卷材5与侧墙防水结构搭接处。
22.上述实施例中,npf防水卷材5上翻至强力交叉膜防水卷材4内并通过双面丁基胶带8与强力交叉膜防水卷材4粘接,采用两层双面丁基胶带8将npf防水卷材5和强力交叉膜防水卷材4牢固地粘接为一体,实现npf防水卷材5与侧墙防水结构的搭接,达到将整个地下室包裹起来的效果,且npf防水卷材5的上翻实现了搭接处的封口处理;设置的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层9一端在底板1上表面上延伸500mm,另一端下翻至细石混凝土保护层7内,将npf防水卷材5与强力交叉膜防水卷材4搭接位置完全包裹,防止搭接部位出现微小缝隙产生渗漏风险,进一步地加强了防水效果。其中聚脲防水层3为聚脲弹性防水涂料,强力交叉膜防水卷材4采用1.5mm厚强力交叉膜湿铺防水卷材,npf防水卷材5采用1.2mm厚npf非沥青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层9采用厚1.5mm的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细石混凝土保护层7为c20细石混凝土保护层7。
23.如图3-5所示,该地下室侧墙防水结构中还设有阳角防水结构、阴角防水结构和穿墙钢管防水结构,所述阳角防水结构、阴角防水结构和穿墙钢管防水结构由内而外均依次包括聚脲防水层附加层10、聚脲防水层3、强力交叉膜防水卷材附加层11、强力交叉膜防水卷材4。本实施例中,墙体开设有贯穿自身的通孔,穿墙钢管12穿设于通孔内,套管14套设于穿墙钢管12位于墙体内的部分,套管14与通孔侧壁之间的缝隙内填充有密封胶,且套管14还套设有止水环,止水环嵌设于通孔侧壁,从而使得密封胶及止水环能够对套管14与通孔侧壁之间的缝隙做密封;强力交叉膜防水卷材4将穿墙钢管12位于墙体外的一端包裹,且强力交叉膜防水卷材4翻入管内50mm;阴阳角节点处的聚脲防水层附加层10和强力交叉膜防水卷材附加层11长度均为250mm。同时通过在施工中保证阴阳角、钢管洞口的附加、细部处理保证施工重难点的施工质量。
24.具体施工方法:在地下室底板1及侧墙2混凝土浇筑时加入p8抗渗剂,在混凝土浇筑完成、拆模、混凝土表面完全干燥后首先进行混凝土基层处理,保证混凝土表面平整没有起砂、起壳、裂缝和蜂窝麻面等现象;基层处理完成后喷涂聚脲专用底漆打底,随后采用聚脲专用腻子批刮保证基层和聚脲防水层3粘接的情况下还起到对坑凹、孔洞的修补填平作用;腻子打磨完毕后将整个基面清理干净,使用高压无气喷涂机进行底漆涂刷避免涂刷不均匀、漏涂等缺陷,在确认待涂表面干燥、清洁后,检查材料、设备准备充分的情况下,首先开始试涂,试涂质量达到要求后开始正式喷涂,喷涂要保证厚度均匀;施工时下一道要覆盖上一道50%,俗称“压枪”,多遍喷涂时,两遍之间要左右、上下交叉喷涂,这样才能保证涂层均匀,施工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涂层厚度。阴阳角节点位置做平滑倒角,并多喷一道聚脲防水层附加层10和强力交叉膜防水卷材附加层11增加强度,聚脲防水层3施工完成后铺设强力交叉膜防水卷材4,将底板1侧壁的npf防水卷材5上翻至强力交叉膜防水卷材4上完成搭接,然后再在npf防水卷材5外表面浇筑c20细石混凝土保护层7,最后喷涂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保护搭接位置。本实用新型地下室侧墙防水结构解决了高水位地区地下室防水效果难以保证的难点,以混凝土p8抗渗剂、聚脲防水层3和强力交叉膜防水卷材4三道防水措施来保证地下室的防水效果;本实用新型侧墙防水结构材料柔韧性好、强度高、抗腐蚀、耐老化;本实用新型侧墙防水结构涂层致密、连续、无接缝,防护性能十分突出;本实用新型侧墙防
水结构防水性能不受主体结构沉降影响,有效地防止地下水渗入。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地下水丰富、地下水位高地区的地下室侧墙防水施工,保证建筑在建成使用后在长时间高水位侵蚀情况下不发生渗漏。
25.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